English

点燃生命的火焰

2000-03-07 来源:光明日报 林登豪 我有话说

福建省闽清县六都洋一带,广传着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200多年前,白岩山下出了个奇才,才16岁时,便治愈了永泰县令的老母亲失明多年的双眼。县令是个爱才的人,让他坐着八抬大轿游街过县,大肆张扬。尔后,他的医术越来越精湛,成了一代名医。这位名医的医术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这就是闽清县的郑氏中医世家。

郑伟达很幸运,他就是这个中医世家里的一个男孩;郑伟达很不幸,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由于种种原因,却不能如愿跨进中医学院的大门。

“我的祖上出过一代代的名医,我也要成为名医。”这是他的夙愿。

郑伟达身处困境却不失志。他高中毕业后,白天在田间劳作;晚上在小屋中的煤油灯下苦读。数年中通读了《内经》、《本草纲目》、《万病回春》、《医宗金鉴》等我国医学著作,中医四大经典能倒背如流。他在有了一定医学功底后,又苦苦钻研祖传的《郑氏验方秘传》及各家的验方秘传。平时,他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为周围的乡亲们看病,受到许多村民的好评,这更加坚定了他学医的志向。

为了能挤时间多看书,郑伟达为自己立下“五不”戒律——不看电视、不看电影、不串门、不会客、不看消遣性的报刊。不久,他终于以刻苦学医的顽强拼搏精神,考上乡村医生。

郑伟达有两个伯父当医生,在当地颇有名气,一个擅长中药,一个擅长草药。他虚心地随伯父尝草认药,学到许多中草药与治疗经验,还认真抄写了许多验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又师从许多名医,把各流派的优点归纳起来,聚众家之长处,独成特色,超然出众,医术在县里榜上有名,日诊近百人。

郑伟达慢慢地有了名气,对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都颇有心得。他根据自己已获得的成功经验,又花了不少时间反复推敲,总结了自己的种种心得,写出了《疑难杂症治理》的专著,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面对成绩,郑伟达并不满足,他决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癌症,如同一个黑色的幽灵,猖狂地伸出魔手,一团团生命的火焰在它的淫威下渐渐地晦暗、熄灭。

面对世界医学界称之为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的癌症,郑伟达,一个乡下的“郎中”决定向它挑战。在许多人疑惑的目光里,郑伟达抱着登高峰,始于山麓;行千里,始于脚下的信念,只身来到福州,叩开福建中医界泰斗郑孙谋的家门,自荐为徒。年逾花甲的郑教授被这个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震动了,这个朴实的乡下小伙子的抱负、追求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令老前辈心动,从此,伟达成为他门下一位没有专业文凭的得意门生。

郑伟达上北京,下广东,去陕北,到海南,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向数以百计的专家、教授求教。他集百草之味,采众家之长,不仅学习老中医们身上严谨治学的精神,更从理论上丰富自己。郑伟达一边向老中医教授虚心学习,一边认真总结自己行医的经验,他先后著述和编写了《中医治疗肿瘤经验》、《八类名方临床应用》等35万字的医学专著,分别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面世。

1990年,郑伟达的父亲患肺癌住院,在化疗的过程中,父亲疼痛难熬的情状和殷切的目光以及亲属深切的期望,使他悟到:西医化疗治癌后患者脱发,吐泻,肝肾功能损坏,使病人恐惧手术;放射后骨髓损伤,白细胞减少,往往体质恢复不好,容易复发,手术既麻烦又痛苦,副作用大。

郑伟达在多年行医中,接触了不少癌症患者,那些病人谈癌色变的场面和父亲患癌症治疗时的强烈反应,以及那些殷殷的目光在他脑海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一种医生的责任感从他心中油然而生。他决心要用华夏宝贵的医药知识,打破生命的禁区,扼住癌魔的咽喉。

郑伟达深深地感到:癌魔,随时随地会将成千上万的人推进鬼门关,残酷地吞噬着无数人的性命,而且,在每个癌症患者周围,牵动着多少亲朋好友之心。一个癌症病人的死亡,不仅是其本人和家庭的莫大不幸和灾难,更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癌症死亡率如此之高,主要是至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出现所谓的治癌“特效药”。目前较为有效的疗法是早期癌症的手术,但是,却要求必需早期发现。当今,诊断癌症并非易事,多数癌症一旦发现、确诊,往往已是失去手术适宜时机的中晚期癌了。此时,一般医院只能采取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和支持疗法。放射、化疗在攻击癌细胞的同时,往往相应地杀灭大量正常细胞,使病人的免疫功能以至生存能力日趋下降,机体逐渐衰竭,反而促进癌的恶化、扩散、转移,导致早日死亡。放疗、化疗的这些毒副作用,是目前医学专家们深感棘手的难题。虽有“免疫疗法”的出现,也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郑伟达从整理出的百万字临床资料中,深究出癌症的生成必经癌前病变。而造成癌前病变,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七情所伤或其它因素引起脏腑虚亏、气血失调等内虚的情况下,致癌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的外邪作为变化的条件,通过内虚,导致发病。内外合邪引起人体气滞血淤,痰凝毒结,形成肿瘤。郑伟达认识到防治肿瘤必须从这一发病的规律出发,从人体的整体观念出发,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清热解毒,辨证论治这一理论来贯穿防治癌症的全过程。

郑伟达又得知,西方部分医学专家把目光投向“同类疗法”,亦称顺势疗法。这种疗法应用天然药物(植物、矿物、动物),改善病人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病人的机体免疫抵抗力,激发病人自身的扶正祛邪能力。同时还给予合理的营养、适当的锻炼和情绪调节与心理平衡等有效的传统疗法,构成一个综合的医疗体系。这种医疗体系可以补偿替代西医药的不足,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面对国外新疗法的冲击波,郑伟达有了新的思路、新的想法……他经过反复斟酌,不断推敲后,遵循中医治癌的原则,从祖传秘方中筛选出几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药方,进行反复研究、实验、改进,铸造出一柄杀死癌细胞却不伤人体免疫功能与造血功能的“单刃剑”——“慈丹胶囊”系列抗癌中成药。

“慈丹胶囊”经福建医学院药理室进行动物试验显示,对癌细胞具有高度的抑制和灭杀作用,抑瘤率达64.85%,经省药检所复审,质量标准均符合规定;而在伟达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治疗实践中,该药总有效率达83%。福州市科委将“慈丹胶囊”列入重点科研开发项目,国家专利局受理了该药的专利申请,不久,就获顺利通过。

“慈丹胶囊”系列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对人体失调的生理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调整人体内的阴阳、气血、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癌因素,使失调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重建体内环境平衡,为去除肿瘤病灶创造有利的条件;又具有攻坚破积,去息肉蚀腐肉,使癌细胞产生退行性的改变,从而使肿瘤逐步缩小、消失的功效,辨证治疗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等癌症的中晚期患者,并有良好疗效。

肿瘤是机体某一部分细胞病理性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细胞的增长是盲目的、不为身体所需要的,会使机体正常组织结构受到挤压或破坏,并使机体器官失去正常的功能。肿瘤分为两大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其生长较慢或是间断性生长,有完整的包膜,细胞组织与正常者相似。恶性肿瘤的细胞发育不成熟,与正常细胞组织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无包膜、生长迅速,除可向邻近器官扩展外,还可向远处转移,能破坏正常组织,严重威胁生命。来医院治疗、住院的患者,绝大部分是中、晚期恶性肿瘤(即癌症)。郑伟达结合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对抑制癌细胞的增长,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等方面都有功效。

郑伟达的名气越来越大,海内外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60多岁的华侨李健清患了肝癌,在菲律宾动过一次大手术,术后又做了化疗,但病情不仅不见好转,而且继续恶化。他在亲人的陪同下,经郑伟达主任仔细诊断,服药一个疗程后,病情略有缓解。回菲律宾后,他又服用了三个疗程的药,这位被海外医生判了“死刑”的老华侨重新恢复了生机。马来西亚太平局刘拿督夫人胡女士经马来西亚某医院确诊为乳腺癌并建议其做手术治疗。因本人恐惧手术,于1995年3月31日慕名求治于郑伟达,经服用“慈丹胶囊”后,于同年4月底复诊,病人的肿块缩小、质软、痛减,继续服药两个疗程后,诸症消失,精神良好。为了感谢郑教授的治疗神效,患者同马来西亚官方力邀郑先生于1996年正月赴槟城观光、讲学、义诊,马来西亚的《光华日报》对此事作了报道。

药到病除,这样的病例很多。几年来全国专科疾病北京中医药治疗中心治肿瘤的名气越来越大,海内外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截至1999年9月,共收治各类癌症患者约万人,均取得积极疗效。郑伟达的临床经验越来越丰富了,他编著的《肿瘤的中医防治》之专著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医疗国际促进会中医肿瘤防治中心在该院特设中西医肿瘤心理咨询服务,献给病人和亲属一片爱心。

郑伟达并不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他提倡做人办事要以诚处世,以勤立身,以精求存,以细行医,用自己所学救死扶伤,广泽天下。近几年来,他多次参加全国性义诊活动,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郑伟达总是耐心地为癌症患者讲清药效。看到那么多的患者,郑伟达从不以自己旅途的辛劳为由而拒绝,他经常坚持为患者诊治到深夜。

郑伟达对抗癌事业的巨大贡献,已被国际医学界所承认,先后数次应加拿大、马来西亚、越南卫生局的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访问、义诊。1995年10月下旬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世界中医肿瘤学术会议,是世界中医学会和加拿大中医针灸协会联合主办的。来自世界各国的20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由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及“郑氏治癌系列药物理论”创始人郑伟达等9人组成的中国中医肿瘤专家组出席了这次大会。

会上,郑伟达先生向组委会提交了《中医治疗肿瘤经验》、《郑伟达治癌秘方》等学术报告。郑伟达的医学成就引起与会者的特别注意,许多国家的代表向他发出访问邀请。鉴于郑伟达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贡献,大会选举他为世界中医学会秘书长。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郑伟达对事业看得很重,对病人看得很重,但他对金钱、地位、名誉却不甚计较。在加拿大期间,外商以月薪8千美元挽留他,被他婉谢了,他知道自己的根在祖国。他当然不会忘记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各级政府伸出热情之手扶持他、帮助他。如今的郑伟达,是市政协委员、省优秀民营科技实业家、国际中医抗癌学会副会长,等等。他的医学业绩已载人《世界名医大全》……尽管桂冠如云,但他却谦恭依旧。

1997年10月13日上午,北京德胜门外的回龙观饭店,卫生部新药审评会在这里举行。这天上午审评的唯一抗癌中药,是福州伟达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研制的“慈丹胶囊”。数十位来自全国医药界的专家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在认真听取了郑伟达的药学、药理、毒理及临床学术报告之后,近乎苛刻地提出了一个个问题。郑伟达胸有成竹,对答如流。面对专家的审评,郑伟达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得到了全体专家的肯定,专家们给“慈丹胶囊”打了满分,一致同意该药正式投入生产,成为卫生部“准”字号抗癌新药,这也是解放以来福建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抗癌中药品种。

屈指数来,从萌生研制药品的念头到今天“慈丹胶囊”终于有了“正式户口”,历时16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郑伟达最清楚。

“慈丹胶囊”由福州梅峰制药厂严格按GMP要求,经过取、分离精制而成,通过药效学、毒理学研究表明,它是疗效确切的高品质中药制剂。经卫生部指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上海海静区中心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有较好的抑癌作用;治疗肝癌、肺癌、胃癌效果显著,食道癌、鼻咽癌、乳腺癌、宫颈癌、恶性淋巴肿瘤也有较好疗效,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与化疗配合使用,有显著增效减毒作用;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保护机体免疫力,为手术前后治疗创造有利条件。该药充分体现了中医中药寓功于补、扶正抗癌的特点,还以疗效高、价格低的优势备受广大患者的信赖。

郑伟达自从创办福州伟达中医肿瘤医院以来,除了科研以外,总是在北京等地巡回会诊,为广大患者服务。他说,他这个“名誉院长”、“所长”……不是官,是责任,是义务。对于生活困难的求诊者,他还减免医药费。郑教授热心公益事业和家乡建设,修桥铺路、办学建校,他都慷慨解囊。仅巡回义诊,就花去了近8万元的差旅费,但他还坚持将义诊所得捐献给“希望工程”,又为抗灾捐赠10万元。如今,他又在网上开辟了肿瘤患者俱乐部(http://www.zweida.com)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他常说,社会给我的太多,现在是我回报社会,奉献人民的时候了。

1998年10月3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文贵教授一行专程来到榕城,为郑伟达颁发证书,聘请他为该校客座教授。据悉,这是福建省名医中唯一受此殊荣者。原福建省人大常委、省卫生厅厅长计克良和市人大、市卫生局领导也出席了颁证仪式,并向郑伟达表示祝贺。

生活犹如一架钢琴,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弹奏它。郑伟达也在钢琴上奏出了完美的创业曲,然而,他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类彻底战胜癌症并不是只有一步之遥,它是社会赋予广大医务工作者沉甸甸的历史重任。郑伟达只想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抗癌治癌的事业,让生命的火焰光明永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